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育部专家深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实践基地调研推动法学实践教学迈向新高度

发布日期:2025-04-29  来源:   点击量:

 

2025年4月21日下午,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江苏大学原副校长梅强教授莅临法学院省级实践教学基地 ——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开展深度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聚焦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协同育人,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研讨,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契合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高标准、严要求。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袁峻、政治部副主任陈向先等法院相关负责人、带教法官,以及在法院工作的我校毕业生代表1 人;我校纪委书记刘绍武、法学院党委书记仝自力、法学院院长张雅萍、副院长朱玛、莫然,知识产权系主任向凌、实践教学中心主任陈叶茂,连同法学院实习生代表 6 人,全程陪同考察。各方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我校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协同育人的实际情况。

考察伊始,调研团队参观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院史展览馆。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审判机制创新、技术调查官制度构建、跨境纠纷解决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成果斐然。这些创新机制不仅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法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宝贵经验。

袁峻副院长介绍,自2020 年与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共建实践基地以来,法院高度重视协同育人工作,专门成立实习指导小组,选派资深法官担任实务导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实习生深度参与案件研讨、裁判文书撰写等核心业务,涵盖版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多个实务领域,切实深化了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司法环境中锻炼专业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

随后,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召开。袁峻副院长率先介绍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发展概况,为后续交流奠定了基础。法学院院长张雅萍详细汇报了学院的育人成就,重点展示了在实践教学领域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协同合作成果,彰显了学院在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在交流环节,法院政治部负责人深入介绍了实习生培养机制。通过“分阶段、递进式” 的科学培养模式,学生从基础的文书整理、庭审记录工作起步,逐步深入到类案检索、证据分析和调解辅助等核心实务环节。这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特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两名带教法官分享了指导我校实习生的心得体会,对法学院实习生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实习生们在实践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任务,为法院审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已在法院工作的法学院毕业生代表以及正在实习的6名实习生代表,也分别分享了工作感悟和实习经历对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他们的分享生动地展示了实践教学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推动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一线反馈。

梅强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全国司法改革“试验田” 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叹,对我校法学院在省级实践基地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通过真实案件介入和系统化指导机制,基地有效弥合了理论教学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了司法实践反哺理论教学的良性循环,为法学实践教学提供了成功范例。同时,梅强教授从教育部实践教学要求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他强调,应进一步扩大学生实习的覆盖面,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使其更紧密地贴合实习单位的用人需求,确保培养出的法学专业人才具备更强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

此次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的调研与肯定,是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与法学院协同育人工作的权威认可。法学院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优化“理论教学—实务训练—职业发展” 全链条培养体系,深化院校资源共享与机制创新,将司法实践的优势充分转化为育人实效。未来,双方将紧紧围绕 “培养新时代应用型法治人才” 的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推动我国法学教育事业和法治建设进程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