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政策制度 | 质量标准 | 教学质量监控 | 教学质量评价 | 质量报告 | 工作简报 | 党建工作 | 他山之石 | 下载专区
现在是: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111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督导视角>>正文
 
我校受听教师教学水平的归类与归因
2017-05-02 13:26   审核人:

   我校受听教师教学水平的归类与归因

 

一、教学水平的三个层次

1、解释性教学。即通过教师的阐述、举例,提供图片、视频等新增信息对教材内容予以解释、通俗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消化拟掌握知识。这种类似于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新信息量,但未增加学术含量。

2、超越性教学。即超越教材、超越定论。教师的讲授既依据教材又跳出教材,若即若离,有所超越。为此,需要跟踪学术前沿,消除教材的滞后性;需要怀疑和批判教材,广采博取,讲出自己的体系、思路、观点和风格。

3、研究性教学。即洪堡所倡导的“通过科研来学习”的教学方式,借此激发或唤醒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精神。因此,教师上课不是讲课,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二、 解释性教学的再分类

上学期共听42位教师的课,基本为中青年教师,职称为讲师、副教授者多。文科类课程36门,占86%,理工类课程6门(微积分、机电设备等),占14%。总体看,教学水平均属于解释性教学这一层次。大家都在解释,但解释有好有差,在本层次内可再分为四类。分类标准是三个维度的程度高低:即内容的充实性、逻辑性,表达的自如性、流畅性,方法的启发性、互动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仅限“受听教师”这一范围,其分析和评价并不意味或表示对我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判断和评价。

1、解释较为中肯。本类型教师讲课存在文理差别。文科类老师讲授的内容虽然未能超越教材,但能理出思路,有逻辑性。内容熟悉,表达流畅、侃侃而谈,不用照本宣科。少数教师能够更新教学内容,讲点争议的东西。存在问题是:平铺直叙多,描述性、介绍性的东西多,讲主线、讲重点、讲难点、讲联系、讲问题不够。举例信手拈来,缺乏典型意义。此类授课约占35%。理工类老师的讲授一般中规中矩,知识基础扎实,教材内容熟悉,表达严谨流畅,动画演示等课件又有助于加强解释效果。此类授课约占80%以上。

2、解释加重水份。本类文科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准备充分,课件完整充实,资料图片丰富。存在问题是:教学内容较为肤浅,没有学理性、学术思想。明白浅显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吸引学生听课,于是老师就不断地举例、讲故事,不断地对肤浅的问题再进行肤浅的解释,结果水份愈来愈重。一些教师讲课节奏缓慢,有效信息量少,慢条斯理,给人磨洋工的感觉。加之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味同嚼腊,坐在下面各干自己的事。此类授课约占50%。

3、解释不着边际。此类教师不看书、不思考、不研究,没有在教学方面下功夫。但知识面较广,茶余饭后、报纸电视等道听途说的东西多,能够自由地演讲、表达,讲课也有一定气势和激情。存在问题是:无明确教学目标,讲课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东扯西拉,聊天式、漫谈式,有效信息量少,整节课在聊天。不管怎么说,解释性教学还是要围绕教材解释,但此类课与教材内容已没有多大关联,可谓离题万里,越扯越远。因讲课具有一定煽动性,看学生表情,有时似乎听得还很开心。但一节课下来,可能感到什么也没有讲。此类授课约占5%。

4、解释力不从心。此类教师学术水平不够,教学基本素养和功底也不够,尽管教学态度尚认真,但教学效果却较差。对教学内容缺少研究,至少未能融会贯通,因此讲授时一般性陈述多、泛泛而谈多,不能将原理或条文具体化,讲得非常生硬、别扭;教材内容不熟悉,往往需要边看讲稿边讲,难以脱稿自由地表达,经常出现思维的中断,致使表达不连贯、不流畅;讲得比较呆板,四平八稳,照本宣科,慢条斯理,缺少激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类授课约占10%。

三、教学水平欠佳的归因

教学水平欠佳的原因大致有三,但文理类教师的各自归因不尽相同,努力方向也应有所区别。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认为,除改进课程设置外,文科类教师应侧重提高学术水平,理科类教师应侧重改进教学方法,虽然这两类教师的共同问题都是需要提高学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不当

这主要指文科类课程。学生不愿听讲,教学效果不好,不一定都是老师的问题,恐怕还与课程本身性质有关。老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教材内容越简单、越浅显易懂,课越不好讲、越难吸引学生。究其原因,从教材本身看,应用性课程大量属于操作性、程序化知识,老师难以讲出学理性、学术性,难以讲出深度、难有发挥空间;从教学规律看,教学内容必须高于学生的现有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发展水平,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努力,才能吸引学生听课。越简单易懂的课,学生越提不起兴趣,越不想学。

直观可以看到,理工科类课程学生的到课率、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文科类课程。为什么?这并非文理两类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所致,而是理工科课程的特点使然。理工科课程的充实性、逻辑性和难度性远远高于文科类课程,既货真价实值得学,学生也不得不认真学。应用性文科类课程难度低、弹性大、水份多,难以使学生产生这样的内在学习驱动力。

具体到某一门文科类课,学生到课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太好,教师水平没有体现出来。但听完该老师的课,感到讲课本身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如讲授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条理性好、表达流畅等。但学生就是不愿听,课堂效果不好,因此还应该从课程方面找原因。此类应用性课程,一般没有学科理论支撑,操作性、程序化的知识多,事务性的内容多,流水账式的内容多,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2、科研水平欠佳

高水平教学需要丰厚的科研底蕴作支撑,讲什么比怎么讲更重要,文科类课程尤其如此。改造教材、超越教材,不搞研究,学术眼界不高,看不出教材的问题,如何超越?不搞研究,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地带,讲不出自己的东西或新意,无以给人启发,学生如何爱听?

从听课情况看,理工类课程普遍比文科类课程讲得好,但这并不表明理工类教师水平高,而是理工课程特点本身弥补或掩盖了教学不足。我校文理科教学目前均属于解释性教学这一层次,但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何以存在这种类型差别?这是因为,理工类课程仍然需要解释,或者说解释性教学仍然能够派上用场;文科类教材学生一般看得懂,不需要教师过多解释,而教师仍然停留在解释性层次推销或贩卖知识,教学效果如何能好?

由此看来,文理两类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应有区别。作为高校教师,都需要达成学科专业化。理工类教师能够继承性专业化、运用解释性教学,只要基础扎实、教材熟悉,一般能够胜任教学甚至讲出水平;文科类教师则须更进一步,达到创造性专业化,运用超越式教学,才能胜任教学、讲出水平。也就是说,文科类教师要有比理工类教师更高的学术水平才能讲好课。文科类课程弹性大,内容可深可浅,一些生活体验、感悟之类也可充当教学内容。但要讲出学术水平,则需要一辈子的科研积累和教学努力,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校外兼课。那种认为文科类课程门槛低、垄断性差,翻翻教材、谁都可以上台讲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文科类教师要达到创造性学科专业化、有更高的学术水平,就必须搞科研,通过科研实现从学术水平到教学水平的三种迁移,即学术内容的迁移,思维方式的迁移,学术精神的迁移,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因循

无论文理类课程,授课的普遍问题是:教师满堂灌多,缺少启发性和互动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好像已经习惯成自然,自己的老师当年就是这样讲的,别的老师似乎也是这样讲的,陈陈相因。没有认真思考一番,为什么要老是这样讲,能否改换一种方式?

理工类课程科研难度大,内容方面难以创造。要提高教学水平,那就要多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入手。理工类课程的普遍问题是:一是授课内容平铺直叙,老师从头讲到尾,讲重点、讲难点、讲主线不够。闲聊时学生认为,理工类教材大多能够自己看懂,有少部分难看懂或理解不深。作为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估计和讲清学生“难以看懂”的那部分内容,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其它内容简要提及或过渡一下即可。二是教学方式方法满堂灌输,学生被动听课,很少给予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实际上,即使讲难点,也不一定要由老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论证,然后老师大致讲解,再由学生谈自己的论证过程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文科类课程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么有理论的魅力,要么有故事的魅力。我校文科类课程主要是应用性课程,大多属于操作性、程序化知识,两种魅力均谈不上,课很不好讲。讲吧,教材上一二三四的条文已很清楚;不讲吧,学生又可能似是而非、不深不透。此类课怎样讲?仍然要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入手。文科类课程内部差异很大,有经济、经贸、会计、金融、法律等,各有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认为,某些课程,教师讲几个专题并做个学习辅导报告、然后学生看书通过一次严格考试即可。学生不需要你讲,你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讲呢?某些课程,老师不宜逐条解释,可以提炼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再做分析讲解;某些课程,可预先布置课题或思考题,学生先行研究,然后推选代表发表见解或研究心得,教师予以点评或学生相互点评;表格软件类等操作性、程序化知识课,不宜由老师教具体操作步骤。可由学生自己概括、理清思路,按教材提示操作,教师予以解疑、点拨即可。

教学督导专家 袁祖望

上一条:讲课要有精气神
下一条:谈谈讲课的“讲”
关闭窗口

广东金融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邮政编码:5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