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要有精气神
老师讲课时的精神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讲课效果好的老师一定是在课堂上精气神十足的。然而,有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讲课时精气神不足,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有必要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讲课有精气神能增加讲课的活力。讲课是否有活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只有有活力的课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听讲,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老师讲课的活力,除了来自于讲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的活力之外,也来自于老师本人的活力,也就是老师的精气神。学生听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活力十足的老师讲课,就会被老师的活力感染,被老师的讲课吸引,从而精神振奋,更集中注意力。反之,如果老师无精打采、蔫头耷脑,学生听之索然无趣,就会走神溜号、昏昏欲睡。这就好比我们看脱口秀演员或者相声演员表演,再好的内容,如果演员表演时精气神不足,效果不会好。所以,老师讲课不但要把课程内容讲好,也要有好的精神面貌。
其次,讲课有精气神是老师敬业精神的体现。老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其产品是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所以,老师责任重大,讲课质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每门课、甚至每一节课都可能对学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常会听到有人对当年某位老师讲课的回忆,甚至会说到老师的某一句话对于他的影响。因此,老师的敬业精神尤其重要。老师的敬业精神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部环节,讲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讲课有精气神则表明老师是全身心投入,热爱这个工作,有责任感。所以,讲课有精气神是敬业精神的体现。事实上,老师讲课的精气神也正是来自于对教师工作的敬畏、对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前些天在网上读到陕西师大裴亚莉教授的文章,她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北京师大读博士时的老师是如何的敬业。她写道:“我的老师童庆炳先生说,上课对于他而言,就是节日。在他生命中的每一节课之前,他都要沐浴、更衣,精神百倍地奔赴课堂。”裴老师的敬业精神也足以令我们点赞。她说:“我的体会是,上课就好比是奔赴情场。只要某一天我有课,在这一天的前一天,我就需要排除所有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奋力备课。”已经从教近二十年的她为什么还要这样精心地准备每一次课呢?她解释说:“我们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见面,也许四年里只有一个学期,然后他们就走了……为了尽可能长地留在青年人的内心,我不得不尽可能地让我的每一节课,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思想里。”以这样的敬畏之心对待每一次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能不精气神十足吗?
最后,讲课有精气神是教学自信心的体现。老师教学的自信心一定会表现在教学状态上。讲课有精气神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情绪饱满,镇定自若,双目炯炯,目视学生,教声朗朗,这种教态自然就传递出满满的教学自信。反之,如果讲课的老师精神不振,弱声细气,目光暗淡,几乎不看学生,即使把课程内容讲得不错,给人们的感觉也是缺乏教学自信。从另一方面说,只有有教学自信的老师,讲课有底气,才会有精气神。老师教学的自信,来自于专业学养的深厚、对所教课程的精通以及备课的充分。那些备课不充分、对所教课程不精通、甚至讲课不能脱稿的老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讲出精气神的。
那么,什么样的讲课状态是有精气神呢?我提出四条标准供大家参考:一是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二是音量语速适宜的讲课声音;三是亲切微笑的讲课神情;四是活动适度的讲课身姿。
前三条标准就不需要再解释了,对第四条我还要说几句。
要有活动适度的讲课身姿,就是说老师讲课时不能一直坐着讲,也不能始终站在一处不动,要在讲台上有适度的活动范围。一直坐着讲,肯定不会有什么精气神。一直站在一处不动,也不会出精气神。所以,老师要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在前边有适度的脚步移动。有时也要有上肢动作或需要的手势来配合讲课。有一定身体活动的老师才能是有活力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讲的课才能是有活力的课。
教学督导专家 高仁立